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認證:
1744
台北股市

0912-008-445

02-2217-9009

廣告連結
QRCode 便捷網址連結

首頁 > 公司基本資料 > 台塑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個股新聞
個股新聞
公司全名
台塑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個股新聞
項次 標題新聞 資訊來源 日期
1 100%台塑寶寶 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 台塑新能源布局先鋒 摘錄工商A7版 2024-11-10
台塑集團長期耕耘電池、能源等發展,過往台灣主要的能源展會, 總能看見包括台塑、南亞、南亞光電等子公司聯袂參加,分享耕耘近 況。今年10月初南港展覽館的能源展,由台塑四寶投資的台塑新智能 大陣仗參展,廣邀媒體參訪,宣示集團當前新能源布局的衝刺焦點, 也展現力拚凝聚轉型利基的企圖心。

  台風、口才穩健靈活,分享專業的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目前 也擔任台塑生醫的要職,在當前台塑集團大動作分別斥資逾百億元, 投資建置彰濱新能源、宜蘭生技園區之際,劉慧啟堪稱最佳活力滿滿 的衝刺先鋒。

  劉慧啟化工背景出身,1995年7月進入台化清潔劑組;從最初基層 員工,一路跟隨台塑企業多元創新事業開展,至今近28年工作資歷, 台塑企業是其第一份工作,也是唯一一份工作,堪稱100%的台塑寶 寶。

  從最初台化清潔劑組轉進投入台塑生醫保養品、生醫事業開拓,並 因台塑生醫投資台塑離鐵正極材料,切入過往學校主學習之正極材料 領域;到如今肩責台塑新智能公司、台塑水科等創新公司推展,跨入 新能源、水資源處理領域。當媒體好奇劉慧啟總能滔滔不絕的專業分 享能量,劉慧啟則回應一切都是因為十分珍惜在台塑集團能以參與企 業內創業,豐富職場的獨特機會。

  劉慧啟認為,台塑企業發展版圖從煉油石化延伸至電子材料、DRA M、矽晶圓,其後跨界鋼鐵、生醫生技、UVLED,到台塑新智能等事業 領域,本就是該公司企業文化中,鼓勵求新求變基因,逐步多元開展 的結果。其中,運用企業人力、資源推動的「細胞分裂」法則,是讓 創新公司能在集團合力穩健支持下,全力開展事業版圖的關鍵要素。 相對個人創業所需承擔的資金、技術等壓力,企業內創業思考事也能 更為豐富、踏實,也更有打拚能量。

  劉慧啟強調,大企業絕非只有僵固、遲緩之刻板缺陷。在大環境的 地緣政商角力、科技快速翻轉及財務波動劇烈之際,具有建立企業內 創業模式,推動組織細胞分裂之集團,更能讓員工有更為充足之創新 、堅持、抗壓、大膽作夢等文化支援底氣。

  劉慧啟指出,隨時保持開放學習、不怕挑戰新事物,並利用企業廣 度,放寬自身視野,是讓自己工作得以持續保持樂趣,獲得成就感的 關鍵因素。台塑新智能策略不只有電池,而是囊括新能源生態圈(循 環經濟)、產業鏈整合(國際盃、國家隊概念)的多元發展定位,這 不僅是企業的營運轉型升級,也是參與全球能源轉型布局的機會。
2 台塑新智能 打入美AI市場 摘錄工商A4版 2024-10-05
 台塑新智能4日宣布,彰濱2.1GWh磷酸鋰鐵電芯及模組廠第一期完 工落成,11月將正式量產,全固態電池研發也跨出一大步,試製生產 線10月起將分兩階段陸續完成。

  此外,台塑新智能目前已推動14個儲能案場,其中,八個案場上連 台電,加計規劃案件,將達461.1MWH,全力擴大耕耘新能源版圖。

  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表示,全球加速邁向低碳轉型道路,儲能 、電動運輸及新興能源技術進化速度驚人。台塑新智能深耕關鍵技術 並積極提前部署,已購置彰濱24.83公頃土地,展開電芯及模組廠第 二期前置作業,預計一、二期總產能將擴建至5GWh以上,並建設電池 回收廠,完備循環經濟體系。

  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透露,電芯廠已接單客戶包括半導體不斷 電系統(UPS)、美國AI資料中心、電動大巴及大型儲能案場;明年 將以全產全銷,營收百億元為目標。其中,美國AI資料中心依法規, 採用電池模組須當地廠商,電芯採購則不受限制。因此,台塑新智能 現階段將先以電芯與美國模組廠合作,搶進AI資料中心儲能商機。至 於赴美投資電芯廠非當前計劃,將待站穩台灣市場腳步後,再伺機啟 動評估。

  此外,台塑新智能與成大開發微藻基因資源庫,微藻技術多元應用 開發報喜。其中,已完成提煉藻油切入生質燃料應用領域;待完成相 關認證,預計在今年底或明年1、2月設置試產線,爭取與台塑化、中 油合作,耕耘航空永續航空燃油(SAF)商機。

  劉慧啟說,歐盟自明年起硬性規定每架落地班機須添加一定比率永 續燃油,否則就須繳納罰款,其他先進國家也勢必跟進,永續燃油市 場需求將持續增長。以歐盟規定5~10%比例推算,未來全球航空生 質燃油年需求將達500萬噸。

  劉慧啟強調,為布局下世代電池技術,台塑新智能攜手明志科大投 入完全不含電解液的全固態電池技術,目前為實驗室研發驗證階段, 持續測試與優化,已獲台、美、中、日等國19項專利,另有10項專利 申請當中;試製生產線第一工段將於10月完工,執行正極、負極、固 態電解質膜三大關鍵元件製作工序,明年則可完成第二工段,進行軟 包型全電池堆疊與組裝,將率先試用於消費性電子產品。
3 台塑新智能彰濱電芯廠完工 摘錄經濟A4版 2024-10-05


台塑新智能昨(4)日宣布,投資彰濱電芯及模組廠第一期正式完工落成,將於11月正式量產,可年產2.1GWh(百萬度)的電芯及1.1GWh的電池模組,目標明年全產全銷。台塑新智能研發的全固態電池也跨出一大步,試製生產線10月起將分兩階段陸續完成,台塑新智能透過現有成熟產品線及下世代技術展現多元前瞻布局,全面覆蓋當前新能源市場需求及未來趨勢。

台塑新智能參與2024台灣國際智慧能源周,首度呈現彰濱電芯廠製程技術,現場並展示電芯走廊,包括最新工商業、家用儲能智慧產品,以及微藻技術多元應用,並開放體驗全固態電池、電池回收技術,展示台塑新智能在新能源領域的全方位布局。

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宣布,子公司台塑尖端位於彰濱工業區2.1GWh磷酸鋰鐵電芯及模組廠正式竣工,現已成為全台灣最大規模且高度自動化的鋰鐵電芯生產基地,這座新產線全程在地製作、在地把關,補齊國產電池產業鏈最重要一塊拼圖。

王瑞瑜指出,全球正加速邁向低碳轉型道路,儲能、電動運輸及新興能源技術進化速度驚人,市場對創新解決方案的需求潛力巨大。台塑新智能深耕關鍵技術並積極提前部署,已購置彰濱24.83公頃土地,展開電芯及模組廠第二期前置作業,預計一、二期總產能將擴建至5GWh以上,且同時建設電池回收廠以完備循環經濟體系,為新能源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啓表示,彰濱電芯廠落成前,已接獲許多國內外廠商洽談訂單,包括儲能系統、不斷電系統(UPS)及電動車用等,今年台塑新智能首次展出電動大巴之電池模組,未來也會持續以高能量密度及長循環壽命的國產電芯,與車廠合作開發動力電池包,應用於各式電動商用車及乘用車,明年將以全產全銷,營收百億元為目標。

劉慧啟透露,台塑新智能開發的儲能系統,已有美國AI資料中心洽詢合作,依美國法規,採用電池模組須美國製造,台塑新智能現階段將先以電芯為主力搶進美國AI資料中心儲能商機,等台灣市場站穩腳步後,再伺機啟動評估。

劉慧啓表示,為佈局下世代電池技術,且有別於業界目前多數仍含有電解液之半固態、準固態電池,台塑新智能攜手明志科大投入完全不含電解液之全固態電池技術,目前為實驗室研發驗證階段,試製生產線第一工段將於10月完工,明年可完成第二工段,進行軟包型全電池堆疊與組裝,將率先試用於消費性電子產品。
4 淨零轉型 能源展商機看增3成 摘錄工商A4版 2024-10-01

  外貿協會與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旗下綠能暨永續發展聯盟 (GESA),共同主辦「Energy Taiwan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Ne t-Zero Taiwan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30日舉辦記者會,集結綠色產 業龍頭業者齊聚,並揭示展會主題「淨零新世代:布局永續綠能的創 新藍圖」,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指出,隨著全球科技 產業快速發展,淨零轉型是面對氣候變遷挑戰的唯一解方。

  上述活動將於2至4日在台北南港展覽2館登場,今年共匯集480家廠 商、使用1,625個展位,規模為歷年最大,預計帶動商機看增3成。

  曹世綸說,包括歐盟、美、日、中等國加速發展再生能源技術,S EMI為響應產業發展、政府推動二次能源轉型的腳步,也成立GESA綠 能暨永續發展聯盟,鏈結產業與政府綠能政策與技術的交流,期以淨 零綠能為首要目標,共同布局國際市場永續商機。

  貿協秘書長王熙蒙表示,產業邁向數位轉型、綠色轉型並進的過程 ,Energy Taiwan與Net-Zero Taiwan是匯聚綠能及淨零產業能量、推 動轉型的重要平台。今年展覽共計480家廠商參展、使用1,625個展位 ,展覽規模為歷年最大,較去年成長30%、國際參展占比達20%,同 為歷史新高。

  與會的經濟部能源署副署長李君禮說,淨零碳排是全球共同的目標 ,政府透過深度節能,並加速發展多元綠能,讓2050淨零碳排有更具 體的目標及路徑,其中2030年提高台灣製造產品的綠電比例已成為迫 切要務,政府將持續與業者合作,齊心協力提供充足綠色電力,強化 國際競爭力。政府也投入擴大ESCO量能,透過ESCO幫忙診斷用電習慣 、找出問題,並協助投資節能設備,創造多贏局面。

  太陽能龍頭企業-元晶太陽能科技董事長廖國榮,分享太陽能產業 的摩爾定律,並表示太陽能技術再創新,將協助顧客將不確定的天災 風險化成確定的品質保固。

  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則針對電池與儲能領域表示,隨著能源轉 型與AI飆速發展,以儲能作為電力備載、從燃油過渡到電池的進化道 路,已成為產業及社會必要之選。台塑新智能在彰濱打造全國最大規 模電芯廠,將自產電芯作為核心技術基礎,並橫向發展多元儲能應用 ,垂直整合電池回收及固態電池研發,進一步推動完整的電池生態鏈 ,成為台塑企業及台灣邁向節能減碳的推手。

5 台塑新智能談新能源布局 摘錄經濟A 10 2024-09-29


台塑新智能將在10月2日於「台灣國際智慧能源周」會場舉行記者會,發表新能源領域的全方位布局。台塑新智能今年參與台灣國際智慧能源周,首度結合數位影音打造「電芯走廊」,重點呈現彰濱電芯廠製程技術,屆時將由台塑新智能公司總經理劉慧啟主持下,針對彰濱電芯廠製程技術進行發表 。

在「台灣國際智慧能源周」的現場,台塑新智能也將展示最新工商業、家用儲能智慧產品,以及微藻技術的多元應用,並以實驗室互動概念開放體驗全固態電池及電池回收技術,展示台塑新智能於新能源領域的全方位布局,以及對永續環境的貢獻。

「節能減碳」是台塑企業創立以來永恆不變的DNA,有鑑於全球暖化現象加劇,台塑企業主動扛起減碳的責任,由台塑、南亞、台塑石化、台化、台塑生醫共同出資70億元,在2022年成立台塑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 10月2日智慧能源周 三議題聚焦 摘錄經濟A 10 2024-09-29
台灣國際智慧能源周(Energy Taiwan)即將於10月2至4日盛大開展。今年展覽匯聚470家企業、達1,625個攤位,展出規模較去年成長25%,是全台最具規模的指標性綠能與淨零專業展覽,將聚焦創能、儲能、節能三大核心領域,完整串聯再生能源供應鏈,備受市場關注。

根據經濟部預估,2028年時,AI科技的用電需求將增長八倍,未來十年全國用電量年均成長2.8%,為遵循RE100的規範,使用綠電成企業當務之急,除輝達(NVIDIA)著手布局綠電採購外,Google也宣布將投資台灣太陽能建置案,在綠能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如何提升再生能源比重、穩定能源效率成關鍵議題。

台灣國際智慧能源周今年再次齊聚能源指標大廠,展出內容涵蓋太陽光電、風力能源、儲能應用如智慧電網、電池系統、充電樁相關技術,以及多元創能如氫能、海洋能等新興能源,並攜手產官學研單位,展示產業創新成果及技術解方,全方位加速綠能轉型,打造一站購足的綠色能源解決方案平台。

據悉,今年展覽齊聚眾多產業先驅與後起之秀,除了太陽能大廠聯合再生、元晶、茂迪、友達光電與永鑫能源等,風能開發商則有沃旭能源、哥本哈根風能開發、貝富新能源、風睿能源、東方風能及台亞風能;其他能源業者則包括台達電子、士林電機、三菱電機、雲豹能源、台塑新智能、聯華氣體、泓德能源等均參與展出。

此外,看好淨零市場前景及展覽效益,台灣福斯、研華、微星科技、三地能源及Telsa Energy等標竿業者也首度參展,更有台灣電池協會、中華民國能源技術服務商業同業公會首次組團參展,匯聚產業創新研發技術能量,盼透過展會活絡各方交流,拓展國際商機。

業界人士表示,綠能市場商機蓬勃發展,不僅帶動台灣國際智慧能源周規模一年比一年盛大,同時也讓許多供應鏈的能見度提高。
7 台塑集團擴利基 再加碼綠電 摘錄工商A6版 2024-09-23
 台塑集團在太陽能、風力發電項目後,台塑化、台化及南亞聯袂加 碼推展水力發電,台塑化、台塑及台塑新智能更全力推進碳捕捉、封 存、利用(CCUS)等計畫,搭配南亞、台化及台塑旭耕耘循環經濟, 力拚提振營運轉型綠金能量。

  台塑集團表示,台塑化已經取得雲林縣莿桐鄉鹿場課圳300kW小水 力發電開發標案,8月建置完成,預計12月併聯發電,預估年發電量 231.6萬度,減碳1,146噸。

  台化取得沙鹿配水池715kW小水力案場開發標案,預定明年2月完成 投入運轉,預估年發電量572萬度,減碳2,870噸。

  南亞於錦興廠區取水口推動18.5kW小水力案場開發,預計12月完成 設置微型水輪發電機組,年發電量10.3萬度,減碳97噸。

  此外,台塑化與清華大學合作麥寮廠「每日捕捉1噸CO2示範計畫」 ,利用醇胺吸收液,通過超重力旋轉床,捕獲汽電共生機組煙道氣中 的CO2(約14%),每捕獲1噸CO2額外增加碳排0.696噸,還與中央大 學合作麥寮濱海區域之地質調查CO2封存潛能評估,初步顯示西部沿 海地層具良好天然地質條件,可提升封存安全性。

  台塑與成功大學、南台科大及工研院合作,在仁武廠區建置煙道氣 碳捕捉再利用試驗工廠,以羧酸鹽類捕獲煙道氣內CO2(約11%~15 %),每日可捕獲CO2為0.1噸(36噸/年),並轉化為烷烴類0.036噸 (13噸/年)再利用,經濟部技術處已完成查證。

  台塑新智能也與成功大學微藻碳捕捉團隊合作,研究以微藻吸收工 廠煙道廢氣中的CO2,發現固碳效率遠高於陸生植物。

  台塑集團低(零)碳能源轉型計畫除麥電燃煤轉氣、推動使用固體 再生燃料(SRF),設置再生能源也是推動要點。

  台化除與嘉南農田水利會合作投資開發烏山頭水庫水利系統,設置 烏山頭、西口和八田電廠,總裝置容量22,466kW,為民營最大水力電 廠,去年發電量23,193千度,減碳21,477噸,並於新港廠區蘭潭供水 管道開發小型水力發電機組,去年發電量226千度電,減碳209噸。
8 塑橡膠工業展 9/25辦永續論壇 摘錄經濟C8版 2024-08-21
外貿協會與機械公會共同主辦的2024年台北國際塑橡膠工業展(TaipeiPLAS)及台北國際製鞋機械展(ShoeTech Taipei),將於9月24至28日在南港展覽館1館舉辦;緊扣產業最新趨勢脈動,聚焦「循環經濟」、「創新材料」及「尖端製造」三大主軸;展中指標活動「塑橡膠產業前瞻永續發展論壇」將於9月25日上午10點至下午4點於南港展覽館1館4樓舞台區#M1002舉行,活動免費,即日起開放報名。

此次論壇重量級講師雲集,上午場「塑橡膠加工設備之數位化及永續發展」,邀請德商阿博格應用技術部經理黃松煒、威猛巴頓菲爾總經理陳凱翔、台中精機永續長黃怡穎,暢談塑橡膠加工設備的AI數位化導入和永續發展如何推動產業邁向更加智能、高效環保的方向發展。

下午場「塑膠材料與複合材料高值化創新應用」,則邀請台灣巴斯夫總經理黃仙蒂、台灣瑞曼迪斯總經理戴英傑、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長興材料部長李全能分享可持續性創新材料的實踐,以及在新能源與航太等高階跨域應用成果。

此外,論壇安排兩場交流座談,邀請講者與機械公會塑橡膠機械專委會會長謝樹林和國際塑膠工程師學會中華民國總會常務理事邱顯堂,針對塑橡膠產業數位轉型與永續實踐,進行深入交流討論。

此次論壇採線上報名(網址:https://reurl.cc/pvg13a),或與活動聯繫人林小姐接洽:guanyin0913@pidc.org.tw;論壇報名TaipeiPLAS及ShoeTech Taipei參觀預先登記已啟動,歡迎業者至官網:www.taipeiplas.com.tw登錄,屆時憑預登QR code無須換證即可直接掃瞄入場。
9 台塑新智能擴電芯廠 彰濱購地達陣 摘錄工商A2版 2024-08-19
 因應新能源事業啟航,台塑新智能加碼購得24.83公頃土地,上百 億元的彰濱新能源專區二期擴建計畫接續推動,以支援電池芯二期、 模組廠擴建及電池回收機制部署,最快明年整地。

  據規劃,彰濱一期電芯廠規劃產能為2.1GWh,全台最大,二期電芯 廠年產規模擬升至2.5~3GWh,模組廠規劃擴建1.4GWh,總產能達2. 5GWh;另設正極片回收及廢電池回收再利用的「金屬材料再利用工廠 」,完成電池回收機制初期建置。

  此外,台塑新智能赴印度及東協考察,初期以模組製造切入,出口 電芯到當地組裝,需求確定再將台灣電芯廠經驗複製海外,東協及日 本已開始接單。且因台塑新智能成立前就有14年UPS(不斷電)鋰鐵 電池業務經驗,客戶含台灣、越南、菲律賓、美國等,過去電池模組 生意已逾100MWh需求,加上有意支援台灣儲能廠需求,海外客戶正洽 談期望買台灣電芯,建廠跟接單幾乎同步進展。

  台塑企業管理中心常委王瑞瑜主導的台塑新智能擬定四大專區推展 「建構完整產業鏈及拓展綠色儲能」,「彰濱新能源園區」聚焦電芯 、模組、電池回收、關鍵材料及零組件;彰化基地為自動化模組產線 (家用儲能、中大型電池模組產線);明志科大綠能中心主責固態電 池試量產線、智慧載具開發;台南微藻基地訴求微藻量產線放量推廣 。

  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說,除模組上下游分工,還投資台積電U PS供應商儲盈科技與太陽能電廠EPC業者翰可國際合作、與漢翔發展 儲能,幾家台灣大型IT公司也洽談合作可能,將以策略結盟放眼海外 製造或通路銷售。
10 台塑電芯Q4量產 明年營收衝百億 摘錄工商A2版 2024-08-19

  台塑集團新能源布局核心的「電池芯」事業開跑,台塑新智能主導 的「台塑尖端能源公司」第一期2.1GWh產線建置完成,預計第四季電 芯、模組新廠將量產,據透露,電芯事業初期將以扎根台灣市場為首 要目標,除既有模組訂單即可將原先外購電芯改採自有電芯外,加上 已掌握國內電動大巴、儲能等新訂單,國際電芯認證預計年底完成, 將以2025年全產全銷、營收百億元以上為衝刺目標。

  近期全球電動車成長趨緩,及歐美對大陸太陽能等綠能材料加徵關 稅等發展疑慮,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表示,先前赴歐洲考察時發 現,歐洲對綠能、電動車發展趨勢已無回頭路,其對大陸加徵關稅應 實為扶植歐洲自有供應鏈所採取的策略。

  劉慧啟認為,台灣因能源轉型政策及AI投資的加速推進,將帶動儲 能需求大增,預估2027~2030年後,台灣每年電池芯需求量將逾7GW h。惟當前僅台塑新智能、鴻海及台泥投資,扣除台泥主攻外銷,鴻 海產能1.2GWh,台塑新智能一期2.1GWh、二期2.9GWh,合計產能也只 有6.2GWh,只稍能滿足目前台灣的需求,遑論後續AI、雲端運算帶來 的龐大電力儲能需求,對聚焦台灣市場的營運藍圖頗具信心。

  劉慧啟預估,第一期電池芯產能將逾6成用於儲能,後續還有電動 巴士及電動物流車等產業需要,台灣主要6、7家電動大巴製造商均與 台塑尖端能源接觸,下階段還是要優先採用台灣電芯。

  尤其,台塑新智能除掌握電芯關鍵原材料採購供應鏈外,兼具優化 海陸運輸及在地化生產與關稅差異等優勢,可大幅縮小與全球大型規 模電芯同業的價差,全力支持台塑新智能模組廠與其他本土模組廠商 提升競爭力,且還未納入地緣政治因素。

  中美角力持續,中東、俄烏等地緣政治緊繃,牽動全球航運運作; 在客戶訴求貨源穩定,不會浮動供應前提下,台塑新智能電芯供應極 具競爭優勢。

11 台塑攜韓MIT 衝創新應用 摘錄經濟A5版 2024-05-23
台塑企業昨(22)日宣布,台塑企業常務委員王瑞瑜近日率旗下台塑新智能、台塑生醫等六大機構訪韓,並與韓國指標科研機構KAIST簽署合作協議,瞄準幹細胞、基因治療、儲能電池及車用技術四大領域,將加速產業應用。

台塑集團近年積極擴大創新布局,尤其在再生醫學、新能源領域加快投資腳步,此次台韓攜手,台塑集團將之譽為「正式翻開合作新頁」,其目的是為了要「攜手為世界締造更健康、永續的未來」。

台塑企業與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簽署合作協議,包括長庚大學、明志科大、長庚醫院、台塑新智能、台塑生醫、及長春藤生命科學公司,將與KAIST成立全球產學研專案團隊,在生技及新能源領域展開緊密夥伴關係。

台塑企業表示,雙方合作將聚焦幹細胞、基因治療、儲能電池及車用技術等突破性先進研發,加速推動科研成果銜接技轉至產業應用端。

台塑企業指出,KAIST為韓國頂尖大學,素有韓國MIT(麻省理工學院)美稱,其工程及科技研究在國際享有盛名。台塑企業常務委員王瑞瑜5月領軍長庚大學、 明志科大、長庚醫院、台塑新智能、台塑生醫、長春藤生命科學公司,親赴韓國與KAIST簽署合作協議及深度互動。

王瑞瑜表示,台塑企業將與KAIST共同拓展生技及新能源領域,首先加強產學合作及學術交流,未來重要計畫包括互聘教授、交換學生、舉辦研討會及整合資源,再透過跨國培育之高階人才及研發成果,進一步促進產業升級與技術創新,此項計畫不僅能夠激發彼此的潛力與創意,更將成為台灣與韓國攜手在學術、科研、產業領域上追求共榮卓越發展的新合作標竿。

王瑞瑜指出,在生技方面,雙方擬聯手深化幹細胞、基因治療研究,發揮彼此優勢以創造加乘效果。例如長庚醫院成立將近50年具豐富臨床數據,為全台最大規模醫療體系,而KAIST在醫學研究上有傑出成就但缺乏臨床環境,未來雙方互補後可望取得突破性進展,推動 精準治療及全齡健康目標。
12 台塑攜韓頂大 拚生技、新能源 摘錄工商A5版 2024-05-23
 台塑企業宣布與韓國科學技術院(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AIST)簽署合作協議,旗下長庚大學、 明志科大、長庚醫院、台塑新智能、台塑生醫、長春藤生命科學公司 ,將與KAIST成立全球產學研專案團隊,在生技及新能源領域展開緊 密夥伴關係,並聚焦幹細胞、基因治療、儲能電池及車用技術等突破 性先進研發,加速推動科研成果銜接技轉至產業應用端,台韓攜手締 造更健康、永續的未來。

  台塑企業管理中心常委及台塑生醫、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表示 ,台塑企業將與KAIST共同拓展生技及新能源領域,除加強產學合作 及學術交流,未來重要計畫包括互聘教授、交換學生、舉辦研討會及 整合資源,再透過跨國培育高階人才及研發成果進一步促進產業升級 與技術創新,此項計畫不僅能激發彼此潛力與創意,更將成為台灣與 韓國攜手在學術、科研、產業領域追求共榮卓越發展的新合作標竿。

  KAIST為韓國頂尖大學,有韓國MIT(麻省理工)美稱,其工程及科 技研究在國際享有盛名。台塑企業管理中心常務委員王瑞瑜5月領軍 長庚大學、明志科大、長庚醫院、台塑新智能、台塑生醫、長春藤生 命科學公司,親赴韓國與KAIST簽署合作協議及深度互動,正式翻開 合作新頁。

  王瑞瑜指出,雙方生技方面擬聯手深化幹細胞、基因治療研究,發 揮彼此優勢以創造加乘效果。例如長庚醫院成立將近50年具豐富臨床 數據,為全台最大規模醫療體系,而KAIST在醫學研究有傑出成就但 缺乏臨床環境,未來雙方互補後可望取得突破性進展,推動精準治療 及全齡健康目標。

  新能源方面,雙方理念一致要全力開發鋰電池、電動車、電源管理 等新能源產業關鍵技術。台塑企業將在既有成熟基礎與KAIST儲能研 究中心深入合作,提高電池技術及效率,發展更多元與高層次電池應 用模式,以新科技驅動產業升級。

  王瑞瑜此次也應邀出席KAIST講座發表專題演說,分享台塑企業創 辦人王永慶創業精神及人生觀。王瑞瑜強調,創辦人堅持勤勞樸實態 度及獨有管理制度,建造台灣石化王國,還成立學校與醫院,實踐奉 獻社會理念,她是受創辦人啟發,致力推動台塑生醫預防醫學及台塑 新智能新能源發展。

13 台塑集團砸百億攻綠色鏈 摘錄經濟A5版 2024-05-05
台塑四寶與台塑生醫昨(3)日董事會通過參與台塑新智能百億現金增資案,以因應台塑新智能「彰濱新能源園區」第二階段規劃,以建構完整綠色產業鏈及拓展儲能系統業務。

台塑四寶表示,依持股比例分配,台塑、南亞、台塑化將各參與增資25億元,台化增資20億,台塑生醫增資5億元;參與台塑新智能增資計畫的增資資金到位後,台塑新智能資本額將達170億元。

台塑管理中心常委、王瑞瑜主導的台塑新智能,為推動國產化電池產業鏈,規劃設立「彰濱新能源園區」為基地,第一期投入70億元,新設立的2.1 GWh電芯廠預計今年7月試產,目標最快第3季底、第4季初量產;同時模組廠實驗線、固態電池實驗線、電池回收實驗線都將在今明年陸續完工。

由於第一期6.1公頃土地不足支應後續擴充,台塑新智能規劃啟動百億元的「彰濱新能源園區」二期擴建投資計畫,擬加碼採購至少10公頃土地,甚至最好能爭取到20公頃以上土地投資,以展開新階段擴充項目,

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表示,第二期新能源園區,電芯廠目標產能將提升至5GWh、模組廠合計2.5至5.0GWh,也計畫新建電芯回收(金屬加工)再利用線及布建電芯、模組用原材料產線,還包含正極片回收「金屬材料再利用工廠」。

至於尚在規劃中的第三期,則為因應後續外銷國際所需,擬興建國際電芯、模組產線,以及半固態、固態電池產線,第二期金屬加工再利用產線,以及擴大微藻生質柴油產業布局與布建大型儲能虛擬電池。

台塑新智能的磷酸鋰鐵電芯廠,提供的電芯可符合多元車用規格,也是全台灣唯一可應用於儲能系統的國產電芯,先前台塑新智能、漢翔已策略合作,攜手國際儲能市場。

據了解,依據王瑞瑜給的內部目標,希望明年第2季電芯廠就能全產能開出,屆時包括儲能廠、電動大巴及現有的UPS(不斷電系統)客戶,應該就可以全產全銷,加上電芯模組也會有收入,未來兩年台塑新智能營收可望明顯增溫。
14 王瑞瑜要圓國產電池夢 摘錄經濟A5版 2024-05-05


台塑管理中心常委、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表示,電芯是電池的關鍵核心,地位等同石化業的輕油裂解製程,彰濱電芯廠則是電池國產化最重要的里程碑,「台灣唯有掌握電池新技術與來源,才能站穩腳步」。

王瑞瑜指出,「為了人們擁有更好的生活,也為延續父親王永慶的志業」,台塑企業已累積逾15年鋰電池經驗。彰濱電芯廠即將投產,這不僅象徵台灣電池上、中、下游產業鏈走向垂直整合高效能經營模式,最重要的是電池產業將完整國產化及在地供應,可建構自給自足的低碳能源系統,確保台灣資訊、經濟、國安無虞。

展望未來,全球碳中和趨勢加速推動再生能源發展,但太陽能、風能等綠電受環境影響有間歇性特質,必須搭配儲能系統才能減緩電網衝擊、維持發電穩定,對電池需求將大幅成長,尤其看好磷酸鋰鐵電池。

從電池產業上游的正極材料、銅箔、電解液製造,到電芯製造、電池模組及儲能應用,再到電芯、正極回收等,從「製作」、「回收」到「再利用」,未來都能一條龍在彰濱新能源園區完成,達到循環經濟目標。

此外,在開創新能源上,台塑新智能也與明志科大綠能中心合作研發「全固態電池」的下世代鋰電池技術,今年底前將開始試產。
15 挺台塑新智能 四寶增資百億 摘錄工商A4版 2024-05-04
台塑化3日董事會通過首季財報、董事資格審查以及參與台塑新智 能百億元現金增資案;其中,台塑化將依持股比對台塑新智能增資2 5億元。台塑、南亞及台化也一併召開重訊,說明董事會將跟進通過 參與台塑新智能增資計畫,以「建構完整產業鏈及拓展綠色儲能」。

  因應台塑新智能「彰濱新能源專區」第二階段投資部署,台塑四寶 、台塑生醫將依照持股比例參與台塑新智能100億元增資案。

  其中,台塑、南亞及台塑化對台塑新智能持股25%,將分別參與增 資25億元;台化、台塑生醫對台塑新智能持股比各為20%、5%,參 與增資金額將為20億元、5億元。台塑新智能目前實收資本額70億元 ,在上述增資金額到位後,實收資本額將為170億元。

  打造台塑集團新能源作戰部隊,由台塑企業管理中心常委王瑞瑜主 導的台塑新智能設下「節能、儲能、新能源、循環再利用」四大目標 ;除在彰濱工業區分二期設置全台最大的5GWh磷酸鋰鐵電芯產線,全 台儲能案場總計達150MW。

  因應電池芯一期產能7月開出,規劃啟動百億元的「彰濱新能源園 區」二期擴建投資計畫,藉此支援電池芯二期、模組廠擴建以及電池 回收機制部署,加速開展營運版圖。

  據王瑞瑜規劃,台塑集團將以彰濱電池芯廠區作為「新能源園區」 建置核心,惟一期6.1公頃土地不足支應後續擴充,台塑新智能擬加 碼至少10公頃土地採購,最好能爭取20公頃以上土地投資,展開新階 段擴充項目。

  其中,彰濱一期電芯廠產能2.1GWh為全台最大,二期電芯廠年產規 模擬拉升至2.5GWh~3GWh,模組廠規劃擴建1.1GWh,屆時總產能達1 .5GWh;另將透過設立以正極片回收「金屬材料再利用工廠」,完成 電池回收機制的初期建置。

  建構新能源生態圈、產業鏈整合發展定位,台塑新智能擬定四大專 區作戰。彰濱「彰濱新能源園區」基地聚焦電芯、模組、電池回收、 關鍵材料及零組件;彰化基地為自動化模組產線(含家用儲能、中大 型電池模組產線);明志科大綠能中心主責固態電池試量產線、智慧 載具開發;台南微藻基地訴求微藻量產線放量推廣。
16 網羅人才 追回中斷的十年 摘錄經濟A4版 2024-05-02
近兩年鋰電池產業快速發展,人才需求孔急,相關科系畢業生手上工作機會是
過去二至三倍,鴻海給新鮮人近百萬年薪條件網羅人才,但即便台灣相關學系
人才不算少,一位教授也不諱言指出,一流的化學材料人才畢業後常被台積電
網羅,對電池產業而言十分可惜。

「我們台灣有非常好的材料人才,要不然我們的台積電不會這麼地強。」台南
大學綠色能源科技學系教授暨環境與生態學院院長張家欽指出。

直到近年,台灣電池產業發展加速,人才需求也增多,過去化學材料相關領域
人才畢業往往去半導體業工作,如今鋰電池產業如何跟半導體業搶人才,成為
業界傷腦筋的課題。

「電池產業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它是一個資金密集、技術密集,然後利潤薄
弱的產業,像晶圓代工是資金密集、技術密集,但是利潤很好。」張家欽分
析。

雖經費有限,但台灣電池材料的人才能力並不差,20年前曾有一批人才前往大
陸,協助造就對岸成為電池帝國,今隨台灣電池產業捲土重來,當年出走台灣
的這批電池戰將返台,如何將中斷的十年追回來,是現在台灣電芯業者最重要
的事。

「不是有專利,就可以把它變成產品。」張家欽帶領的研究團隊,除承接委託
案協助做樣品試產或驗證,年承接案金額超過千萬元,協助產業界試產新配
方。

不只需要材料人才,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表示電力管理系統等電力控制人
才,還有車輛機構設計的人才也很重要。台塑第一期彰濱廠就要招聘1,300人,
而鴻海更預期高雄廠區量產人力上看2,000人。

台灣電池產業人才需求直線上升,業界也紛紛與大學合作,就人才培育與專案
研發投入資源,鴻海就傳出補助碩研生獎助學金,簽約學生畢業後要到鴻海實
習,學生實習期間年薪就近百萬元(含加班及獎金在內),台塑新智能則除投
資明智大學固態電池產學合作2.2億元。

台灣電池產業安靜了快十年,如今正重新積蓄能量,要迎來春天。
17 能元、格斯、輝能,台塑新智能、鴻海等跟時間賽跑,要滿足快速成長的需求… 放眼長期主導權 電芯產業要逆風起飛 摘錄經濟A4版 2024-05-02
看好能源轉型發展前景,台灣有五座超級電芯廠今年將量產,產業鏈開始動起
來…

台塑集團的超級電池芯工廠(1GWh規模等級以上)位於彰濱工業區6.1公頃土
地上,有如旱地拔蔥,不到一年就從一片荒地快速蓋出5GWh台灣最大電池芯
基地;鴻海則是從0到1,一年半造出第一條自有電池試產線,他們在跟時間賽
跑,要在最快時間投產,追上快速成長的需求。

1GWh對台廠的意義是什麼?根據廠商估算,相當於1.2萬台特斯拉電動車的電
池需求,《經濟日報》盤點2024年台灣將有五座超級電芯廠量產,業界不約而
同動起來。

規模最大的台泥集團旗下能元科技高雄廠正全面量產,鴻海位於頭份的神祕電
池研發中心,超過20名碩博士帶著團隊穿梭產線中,為高雄廠第4季量產待命,
台塑新智能內部設下7月1日第一顆自製電池產出的絕對命令。

不少在十年前奔赴中國大陸的電池產業老將,更傳出近兩年紛紛返台加入台灣
電池芯量產行伍,台灣熱鬧滾滾正處於電池芯產業的上坡。

「這不是壞事,對我們來講剛好,這些人在大陸用他們(陸企)的錢練了一身
功夫,剩下就是我們台灣怎麼配套,把人才跟能量好好展現。」台南大學綠色
能源科技學系教授張家欽說。

這群人身懷在中國大陸積累的實戰經驗,碰上台灣今年下半年將有五座GWh超
級電芯廠放量投產,台灣的鋰芯復興大業正要捲土重來。

但台灣電池芯隊伍高亢前行時,產業正發生變化,中國電芯產業在十年間快速
崛起,囊括全球八成以上供應量,2023年因汽車產業需求不如預期,陸企擴廠
過速,電池芯供過於求價格崩跌。

台灣此時投入這個高資本密集的電芯產業,今年預估台灣電芯總產能超過
5GWh,推算到2027年總產能達12~13GWh,占全球總產量3300GWh規模不到
0.3%,台灣企業打的是什麼算盤?

能源轉型 關鍵角色

「未來世界的經濟體系裡面,很大一塊是能源轉型,能源轉型不可能沒有電
池,台灣工業可以不參與能源轉型嗎?」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談到決心發展電芯
產業時,慷慨激動地強調電池芯的重要性。

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從產業的角度來看,「電池芯只要沒有自有產線,電
網或電動車拿不到電芯,競爭力就會變弱,未來會變成台灣重要的國安問題,
美國也發現這個風險」。

除了台泥、輝能,即將加入量產行列的超級電芯廠還有鴻海、台塑、格斯。有
量則是到泰國設廠,評估也要在台灣設1GWh產能。

當台灣電芯廠大量產,國際局勢也正丕變,中國電池原料碳酸鋰價格從高峰直
線崩盤,2022年高峰碳酸鋰每噸價格人民幣60萬元,到2024年初已經跌破人民
幣9.5萬元,價格在一年半內是腰斬再腰斬,然後再打六折。

過剩的產能跟快速崩落的價格,中國目前已有至少70家中小型電芯廠倒閉。大
陸電池芯市場洗牌,上游材料價格也因庫存過高走跌,「碳酸鋰價格降低,對
台灣電池芯業者而言並不是好事。」Infolink儲能助理分析師陳禹碩表示,原因
在這兩年陸企已經完成更上游的原物料布局,而台廠仍仰賴進口,在成本上,
先天有一段差距。

產能大開 布局未來

台廠此時新產能大量開出, 會不會擔心時機不佳?劉慧啟坦然表示,台塑產業
規劃時看的是長期趨勢,台灣布局新能源的路不能搖擺,「不論大陸電芯廠洗
不洗牌,未來全世界都會朝全年3,000GWh的需求量走,台灣絕對不可以缺
席」。

「大陸在大洗牌,但不影響我們(能元科技),他們(電池價格)腰斬,我們
只下滑10~15%」,台泥企業團做的是高密度鋰三元電池,走不一樣的道路,
張安平信心滿滿表示,能元跟客戶是保證長期供貨合作關係,做的是台灣沒有
做過的新商業模式。

儘管電池產能現階段供過於求,產業吹逆風,但是,台灣電池芯業者今年正全
力拚量產,認為這只是短期效應,放眼五到十年產業趨勢樂觀,並不放慢擴廠
腳步,即便台廠在全球電芯版圖中只有0.3%的存在,以小搏大,以最佳技術產
能配比取回供應主導權。
18 建構生態系 卡位兆元商機 台塑新智能 苦生意變甜 摘錄經濟A4版 2024-05-02
「台灣必須有更多人一起來參與新能源,如同當年石化產業對台灣經濟成長貢獻
一分心力,現在台積電對GDP占比非常高,下一個階段應該是新能源。」台塑新
智能總經理劉慧啟說,團隊正跟時間賽跑,董事長王瑞瑜已下達2025年全產全銷
目標,台塑正在發揮石化業多年經驗,要讓電芯這個「苦生意」快速在一年內就
開始獲利。

台塑集團在2022年成立台塑新智能正式投資做電池芯工廠,但其實該集團是最早
(2008年)就投入鋰鐵正極材料開發的台廠,集團在電池相關材料的布局廣泛,
但跨入電池芯,起心動念全是因為發展儲能業務卻在2020~2021年面臨「缺芯」
危機,中國供應商要求包量1GWh起跳,才肯開始談,且連台塑集團都拿不太到
貨。

「假如我們有其他選擇,一般人都不想設電芯廠,因為新能源包含原材料、電
芯、模組、系統廠四大塊,電芯是裡面投資金額最大,利益卻最不好,所以電芯
是個苦生意。」劉慧啟表示。

電芯投資金額大,為何台塑不願放掉?「因為它是基礎,只要能夠供應足量且有
高性價比的電芯,模組及系統還有產業鏈就可以構建起來。」劉慧啟表示,這不
只是幫助台塑自己掌握產業鏈,也可以幫台灣新能源產業串起來。

台塑先前就宣布一期彰濱電芯廠產能2.1GWh,預計投資150億元,若含維運費用
更上看161億元。緊接著台塑目標是發展固態電池技術,2027年後投入三、四期工
廠興建,台塑從石化龍頭地位要跨入新能源產業,手筆跟規劃方向都是著眼50年
甚至百年而做。「台灣絕對不可以缺席!」劉慧啟說。
19 台塑打造循環經濟基地 摘錄經濟A 11 2024-04-17


東海大學攜手台塑集團旗下台塑新智能科技,打造亞洲最大的校園微藻碳中和與循環經濟基地,昨(16)日舉行開幕式,東海大學副校長張嘉修表示,智慧碳中和園區占地4.3頃,預期未來一年可吸收近2,000噸二氧化碳,是淨零排放的模範基地。

為推動2050淨零排放目標,東海大學以AI建築、環工、資工等資源,攜手台塑新智能導入太陽能面板及儲能系統,並以獨特的微藻技術固碳,打造全亞洲校園內最大的智能吸碳試驗場域。

昨天參與開幕活動的各界代表,包括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台中副市長鄭照新、東海大學董事長吳清邁、遠傳總經理井琪、中龍總經理呂紹榮、中科管理局長許茂新、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等人。

劉慧啟表示,除與東海大學合作,打造碳中和園區,在彰濱工業區投資160億元建置的新能源園區,電池芯及相關模組第一期產能預計7月開出,後續將爭取至少10至20公頃土地持續擴廠。

台塑新智能設下「節能、儲能、新能源及循環再利用」等四大目標,子公司台塑尖端能源在彰濱工業區分二期投資建置全台最大的5GWh磷酸鋰鐵電芯產線,已擴大推動磷酸鋰鐵電池取代鉛酸電池,全台儲能案場總計可達150MW(百萬瓦)。

張國恩指出,東海大學成立「智慧碳中和園區」,以打造淨零示範園區為目標,保留近5公頃土地,並結合相關產業各界資源,從生態角度,實現永續發展目標。
20 台塑新智能版圖 下一步瞄準固態電池 摘錄工商A3版 2024-04-15

  中美地緣政治角力持續,牽涉領域從半導體擴大到電動車、電池, 歐洲也擬對大陸電動車、儲能採取牽制措施,台廠瞄準利用供應鏈轉 移、洗牌契機,加速搶進高階、綠色經濟的利多轉機。

  台塑新智能透露,因有14年UPS(不斷電)業務經驗,客戶囊括台 灣、越南、菲律賓、美國,過往電池模組也有逾100MWh成績,已有東 南亞及日本海外客戶洽談採購。電池芯一期產能預估超過6成用於儲 能,後續還有電動巴士及物流車(郵務車、公務車或復康巴士等)產 業需求。現在台灣主要6~7家電動大巴都有接觸,下個階段擬優先採 用台灣電芯。

  此外,台塑新智能也展開海外包括印度及東南亞銷售部署評估考察 ,初期會先以模組製造切入,從台灣出口電芯到當地組裝,等需求確 定再將台灣電芯廠經驗複製到海外。

  著眼更長遠布局,台塑新智能緊接著目標是發展固態電池技術,2 027年後投入三、四期工廠興建,要讓集團新能源產業規劃、發展長 期永續精進。

  台塑新智能認為,電池市場除將既有鉛酸電池改為環保耐用的鋰鐵 電池,還有搭配再生能源,強化電網韌性的儲能系統,加上電動車應 用,發展潛力可期。尤其,台塑新智能的電池回收技術已完備,也有 具體產線規劃,是有別於其他廠商的優勢。

  在王瑞瑜規劃下,台塑新智能將建立上下游供應商合作模式,除模 組上下游緊密分工合作,投資台積電UPS供應商儲盈科技,與太陽能 電廠EPC業者翰可國際合作,並與漢翔發展儲能,現在幾家台灣大型 IT公司也正與台塑新智能洽談新能源合作可能,眼光放向海外製造或 通路銷售。

  台塑新智能去年9月宣布投資2.2億元建置「全固態鋰電池試製生產 線」,與明志科大啟動產學合作,共同深化全固態鋰電池研發,已擬 定2023至2027年共四期規劃,建置試產線,也會培育開發人才。
 
第 1 頁/ 共 2 頁 共( 32 )筆
 
 
免責聲明:
本站為未上市、興櫃股票資訊分享社群網站從不介入任何未上市股票買賣、交易,相關資訊若與主管機關資料相左以主管機關資料為準
內容如涉及有價證券或商品相關之記載或說明者,並不構成要約,使用者請自行斟酌,若依本資料交易後盈虧自負。
 
回到頁首